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汉剧传承人培训班”即将开班!

作者: 编辑: 来源:发布时间: 2022-06-24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任务要求,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湖北大学承担2022年度“汉剧传承人培训班”项目。

本次培训提升传承人群的整体文化艺术素养、戏曲基础、创新意识、传承能力为目的基础专业理论拓展课程专业采风实践专业实训最后展演展示汇报总结提升学员对中国传统戏曲与汉剧的认知能力、核心技艺与表达能力。


本次培训充分把握培训对象基础,全面了解学员个人情况整合师资力量,聘请优秀教师,确保教学培训质量。本着“校内外互补,理论实践结合,优势叠加”的师资配备原则,建立由非遗传承人培训计划专家库成员、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资深从业者、省内专家、学院师资相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排名不分先后,按课表排序):

黄树清

主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2009年起从事非遗保护工作,2012年全程参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立法工作,现为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

谢柏梁

主讲:《中国戏曲史》

北京市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物,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剧协常务理事,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戏剧家评论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在中国悲剧通史、世界悲剧通史、戏剧美学、当代戏曲文学等范畴内撰著颇丰,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60多万字,主编《中国戏曲艺术家传记》丛书近百种。创作过多部戏曲作品。其专著曾经三度获得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和重大项目并两度入选教育部教材,其剧作《红珠记》、《槐花谣》、《翦氏夫人》等四度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周传家

主讲:《戏曲艺术的鉴赏与批评》

北京大学(分校)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先后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一直从事戏曲史论研究及教学,出版专著及各类读物14种,发表论文数十篇,创作剧本3部(合作),创作小说、报告文学、散文10余篇,并参加过数种大型辞书的编纂。其中《戏曲编剧概论》(主持并执笔)获北京市高校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特的魅力》(与平海南合作)获北京市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新花部农谭》获北京市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古代戏曲》获第六届全国图书一等奖、畅销书奖。《李玉评传》、《谭鑫培传》、《长安菊话》、《蓟门曲藻》、《中国戏曲故事》(合作)、《牡丹亭》等均获好评。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中文教授,兼任中国昆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武侠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持编写出版了《戏曲编剧概论》、《京华生藻》、《名旦风采》、《一代宗师》;策划主办(或联办)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荀尚筱诞辰(指荀慧生、尚小云和筱翠花)、谭鑫培诞辰纪念研究活动;主持完成了“八五”国家社科项目“民族戏剧现状及未来之研究”;主持完成北京市“九五”重点项目《北京戏剧史》。出版各类著作19种,发表论文、评论200余篇,参加数种大型辞书的编纂工作。

 


胡应明

主讲:《戏曲剧本分析——以汉剧为例》

国家一级编剧湖北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中国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湖北文化名家;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兼职教授、特聘研究员。多次担任中国艺术节等国家级艺术节、国家舞台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及国家级学术活动评委。

主要舞台艺术作品曲剧《刘秀还乡》、花鼓戏《原野情仇》、《生命童话》、京剧《曾侯乙》、《邓恩铭》、《红军故事》(编剧之一)、汉剧《猎猎楚魂》、《山茶花》、粤剧《三家巷》、歌剧《有爱就有家》、歌舞诗剧 《家住长江边》(文学创意撰稿)等二十多部剧作先后获国家“文华奖”、“文华大奖”、“文华剧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文联“曹禺戏剧文学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等奖项。

主要艺术论文:《泛戏剧时代的到来—我之大戏剧观》、《摭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再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获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传统戏曲的现代转换》、《中国戏曲的当代情境或曰振兴之可能》等多篇论文,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以上论文奖。先后在《人民日报》、《文艺报》、《社会科学探索》、《戏曲研究》、《艺术百家》、等全国性报刊发艺术论文、评论、文化随笔一百余篇。主持的课题《楚文化与现当代文艺创作渊源初探》获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并结项出版。


李道国

主讲:《当代戏曲音乐创作模式探索》

别名:木莲子,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学系,国家一级作曲(二级岗位待遇),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历任随州市花鼓剧团团长、随州市文化局文艺科长、湖北省楚剧院党委委员、三产办主任,湖北省话剧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湖北省演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等职,现任中国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副校长。他长期从事作曲、指挥、民族音乐理论、戏剧理论研究等工作,曾为电影、电视剧、歌舞剧、歌曲、楚剧、黄梅戏、京剧、汉剧、豫剧、等艺术门类的近百个剧(节)目作曲,其中10多台剧目分别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文化部第11届、第12届、第13届文华剧目奖和文华音乐创作奖,文化部第14届群星大奖、第15届群星作品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重点资助剧目等全国性奖项。2009年10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授予其‘辉煌60年——共和国杰出贡献人物’称号。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为其颁发‘戏曲音乐创作成就奖’,2010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纽约总部授予“杰出艺术家”称号。2011年9月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授予其全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连续三届被评为湖北省舞台艺术重点创作人员,组织实施过诸多大型文艺活动,发表有《再论戏曲声腔分类》、《高腔与道教音乐之亲缘》、《音乐主题在戏曲创作中的运用》、《北宋目连戏音乐新考》、《从干部队伍建设入手,推动湖北思想大解放》等学术文章数十篇。


焦海民

主讲:《汉调二黄源流谈

陕西醴泉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硕士,现任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卫视中心纪录片部首席编导、制片人,中国傩戏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西北大学)研究员。曾获广电奖状若干、第八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等;工作之余,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从事力所能及的学术研究工作,获第五届中国戏曲(海宁)王国维戏曲论文奖、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戏曲论坛论文一等奖等,出版专著《牛弘研究——隋唐士族文学个案研究》、《秦腔,1807年的转折》、《秦腔与丝路文化》、《中国梆子•舞美卷》等。


高翔

主讲:《汉剧概览》

1965年出生,湖北武汉人,研究生学历,二级编剧。出身戏曲世家,初学戏曲音乐,后主要从事艺术研究工作。现系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地方戏研究工作室主任,湖北省博物馆李金钊汉剧研究室特聘研究员,襄阳市艺术研究所湖北越调研究小组首席专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大学)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在国家、省、市各级专业书刊发表《戏曲在当代的生存方式》 、《剧场经营戏曲演出的重要特征》、《城市戏曲的创新信号》、《汉剧“八百出”》、《楚剧导演艺术发展简述》等90余篇论文,编撰《中国话剧百年图文志》、《楚剧在新疆》、《楚剧志》(2015版)、《楚剧图文志》等书籍。编有汉剧《陆文龙》、《过河》、《五娘吃糠》、《骂阎罗》,楚剧《一碗包面》、《两道菜》、《欢喜冤家》、《红烛情》,湖北越调《王彦章摆渡》、《吃糠•剪发》等剧目。2004年获第二届中国王国维戏曲论文奖,2013年获第五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优秀剧目奖。2017年在自媒体“武汉戏码”开办“戏听翔说”专栏,每周日撰写湖北戏曲剧目赏析、剧种历史、音乐、脸谱及名伶轶事等相关文章。


李金钊

主讲:《汉剧音乐特色》

国家一级作曲武汉汉剧院原汉剧艺术研究室主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武汉市首届武汉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的专职琴师。谱写剧目近百出。举办了两次“汉剧音乐家作品演唱会”;“汉剧胡琴与交响乐演唱会”——扬子江责任有限公司出版了音像书册。专著《汉剧音乐漫谈》获建国五十周年文化部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汉剧音乐研究》填补了汉剧无音韵学的空白。武汉人民广播电视台录制的《汉剧唱腔板式介绍》被中央民族广播学院选为教材。在全国各地发表了论文30余篇。省、市报刊、电台、戏曲宝对其作了专题报道。


余日季

主讲:《传统艺术与新媒体传播》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博士毕业,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访问学者(2013-2014),美国迈阿密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博士后)(2016-2020)。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湖北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数字创意与交互设计、数字娱乐与数字教育、数字3D与交互媒体设计、文化遗产与数字文旅、数据可视化与数字孪生等领域的研究。取得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艺术基金、湖北省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武汉市高技术服务业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湖北省社科基金、武汉市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国际计算机(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委会执行委员(CCF-TCVRV)、中国数字创意内容创新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首届中传华夏国际文旅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增强现实应用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程彩萍

主讲:《继承传统 锐意创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师承汉剧刘派创始人刘顺娥先生。1981年拜师陈伯华大师。1970分配到湖北省汉剧团。任主要演员(专工青衣兼花旦,文武兼演)、党委委员、艺术指导、艺术总监。1992年获国务院终身津贴专家, 1996年获原文化部教育司园丁奖。1995年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非政府论坛代表。1993年选为省第六届党代表,主席成员。多次当选武昌区人大代表,政恊委员。代表作:《贵妃醉酒》,《宇宙锋》,《重台别》,《二王图》,《白蛇传》,《雏凤凌空》,《花田八錯》,《窦娥冤》,《祭江》,《赶春桃》,《失子惊疯》,《龙凤配》,《江姐》,《黛諾》,《沙家浜》,《龙江颂》,《红嫂》,《洪湖赤卫队》,《弹吉他的姑娘》,《求骗记》等。1965参加了楚剧《双教子》中南五省汇演,同年在全国巡回演出,并受到毛主席为首的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随后由珠江电影制片拍成电影。1965年汉剧《黛诺》由中国唱片社录制成两张唱片。1982年由湖北电视台拍攝电视戏曲片《赤金虎》。1994年举办(程彩萍个人全能演唱会)。


高巨雁

主讲:《戏曲化妆人物造型》

1992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化妆专业,现任职湖北省京剧院主任舞台技师,湖北省舞台美术学会理事,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化妆学会会员,从事舞台化妆操作及创作二十余年,主要作品有:京剧《孔子》《大朝中的浪花》,楚剧《思情记》《大别山人》《云梦黄香》《悬鱼太守》,花鼓戏《宋玉悲歌》《生命童话》《麻乡约》,黄梅戏《奴才大青天》《余三胜轶事》《邢绣娘》,山二簧《爹爹你挂墙头》,采茶戏《杜鹃哩咯红》等多个剧种的优秀剧目,其中《大别山人》和《生命童话》分别入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云梦黄香》和《悬鱼太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奴才大青天》《余三胜轶事》获黄梅艺术节金奖,楚剧《悬鱼太守》山二簧《爹爹你挂墙头》人物造型入选2017湖北省舞台美术作品展,《爹爹你挂墙头》获湖北省舞台美术学会二等奖。


李祝华

主讲:《戏曲发声方法及声腔训练》

歌剧、声乐表演艺术家。祖籍山东。国家一级演员,原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湖北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北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员,被评为我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专家特殊津贴。1970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剧院一直担任歌剧主要演员以及独唱及其它演出。1974年在武汉市音乐学院就读声乐戏剧系。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曾在大型歌剧《洪湖赤卫队》、《杜鹃山》、《江姐》、《樱花》等十余部歌剧中担任主角。主演的歌剧《江姐》演出百余场,受到各界专家的高度赞扬,深受观众的喜爱。主演的大型民族歌剧《樱花》获文化部文华奖同时获文华演员奖。曾荣获湖北省戏剧牡丹奖、文艺名星奖等。

1987年在朝鲜四月之春艺术节比赛中获演唱金奖;又获美国巴尔地摩第24届歌剧声乐奖。曾多次担任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湖北赛区评委,湖北省金编钟奖比赛评委。现受聘于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音教学院兼职教授及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兼职教授。


李瑞明

主讲:《折子戏排演》

1971年考入嘉鱼县汉剧团,主攻汉剧丑行,师承汉剧名丑张奇怪,后拜师汉剧艺术家李罗克。1986年调入胡北省汉剧团。1987年湖北省首届青年演员比赛荣获银奖,1990年赴新加坡演出,1993赴台湾演出,1998年赴香港演出届牡丹杯奖,全省新人新作优秀表演奖,全国第二届红梅演唱比赛金奖。

主演剧目《张三赶妻》《三岔口》;《海舟过关》:《柴房会》:《打花鼓》;《活捉三郎》;《秋江》:《徐九经升官记》《屠夫状元》《春草闯堂》;《狱卒平冤》。

侯辛霞

主讲:《折子戏排演》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主攻“八貼”“刀马旦”。师承杨伯龙,贺美玲,黄晓薇,张波,李金凤等老师;工作后,又有幸受到程彩萍,涂前江,蔡汉华等艺术家精心培养。主演《盗仙草》《扈家庄》《卧龙山》《打花鼓》《失子惊疯》《美女涅槃》《雏凤凌空》《赶春桃》《平贵别窑》《活捉三郎》等汉剧传统剧目。1987年参加湖北省戏曲剧团青年演员比赛三等奖;1988年参加咸宁地区戏曲演员比赛荣获金奖;1990年随省汉赴新加坡演出;1991年随团赴台湾演出;1992年荣获湖北省汉剧艺术节演员二等奖;2000年荣获湖北省第五届牡丹花戏剧奖;2013年赴崇阳举办“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汉剧艺术,纪念米应生先生诞辰二百三十一周年”侯辛霞惠民专场演出,2015年荣获第十一届湖北戏剧牡丹花大奖。


左毅莉

主讲:《戏曲基本功(女)》《折子戏排演》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退休教师,国家一级演员,从事戏曲基础教育工作33年。曾多次代表学院参与全国艺术院校技能大赛基本功指导。

程良美

主讲:《折子戏排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959年6月毕业于武汉市戏曲学校并分配到武汉汉剧院从事汉剧表演艺术工作至今,1986年任武汉汉剧院演出团业务团长,1995年任陈伯华艺术基金会主任。中国剧协舍员,湖北省剧协会员,武汉市剧协会员。代表作有《哭祖庙》、《哭秦庭》、《四郎探母》、《辕门斩于》、《法门寺》等。1962年主演《穆桂英智破天门阵》获武汉市中青年汇演表演一等奖。


宦桂珠

主讲:《折子戏排演》

湖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共党员。出身梨园世家,师从吴素秋先生。2015年获得“中国戏曲表演协会”,“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颁发的“京昆辅导成就奖”。1989年《活捉三郎》一剧,获得“湖北省暨武汉市第二届精英演出”荣誉证书表彰。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1966年毕业于湖北省戏曲学院,主攻花旦。1970年加入湖北省京剧院工作。代表剧目:《金玉奴》《红娘》《春草闯堂》《拾玉镯》《秋江》《痴梦》《卖水》《游龙戏凤》《小放牛》等。1955年起从事教学工作,任湖北省京剧院青年团副团长。培养了一批批京剧艺术人才,如:优秀花旦演员袁婷,现为国家一级演员。曾获“牡丹杯奖”,“北京擂台新星奖”,现任命为荀派传承人之一。近几年为艺校汉剧科传授了《拾玉镯》《痴梦》已移植成汉剧,还教了《小放牛》。为楚剧科传授了《秋江》及《拾玉镯》并移植成楚剧,为地方剧增添几出新剧目。袁泉(现影视演员),高璇等优秀人才。

为了弘扬国粹普及京剧,几十年奔赴各大专业院校:“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武昌老年大学”、“青山老年大学”、“华工老年大学”、“华师老年大学”和武汉市各票。为他们讲座京剧知识,辅导京剧传统剧目,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由宦桂珠老师辅导的学员雷红(湖南省票友)的《痴梦》一剧,连续获得第八届、第九届“和平杯”邀请赛“双十佳”票友称号;学员王君(湖北票友)的《卖水》一剧,获得第十届“和平杯”“双十佳”票友称号;辅导学员徐艳艳、崔秀鄂(湖北票友)的《痴梦》及《红线盗盒》获得第四届“和平杯”、“湖北十优”票友称号;学员饶晓(毕业于中戏编剧系)的《拾玉镯》、《鸳鸯冢》获得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一等奖及优秀表演奖。


程树强

主讲:《折子戏排演》

湖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1958年12岁考入湖北省戏曲学校,工武生、师承贺玉钦、李炳恒、牛鑫泉、宦宝庭、李长啸等前辈艺术家。坐科七年成绩优秀;1966年毕业。十年文革;1970年分配到湖北省京剧团任演员兼导演工作任省京青年团团长和省京定向培训班主任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艺术人才,活跃在当今戏曲舞台!其间拜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盛麟为师深造学习高派艺术。1983年参加中南五省(区)导演进修班学习导演。结业后执导《伐子都》《罗成叫关》《活捉三郎》《盗库银》《杨门女将》等剧。在全国和省内重大比赛中都得到各类奖项;在京剧《法门众生相》一剧中任副导演。该剧获第二届文化部文华奖导演奖及省第二届屈原文艺创作奖。导演的儿童剧《龟兔赛跑》在第三届戏曲小品展演中获导演奖“蚁力神杯”全国艺术院校戏曲,戏剧表演比赛一等园丁奖。2006年60岁退休;退而不休,又在省京返聘工作9年。现受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聘为教授从事教学工作,传承戏曲艺术。代表剧目:《挑华车》、《拿高登》、《闹天宫》、《一箭仇》、《八仙过海》、《雁荡山》,《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红灯记》等。


周继猛

主讲:《戏曲基本功(男)》

1970年参加工作,是黄石京剧团一名武生演员,从事京剧行业48年,在此期间曾经学演过很多武生戏如《武松与潘金莲》,《三岔口》,《林冲夜奔》等剧目。曾经担任过黄石京剧团业务团长。目前从事教学工作以九年在湖北省艺术职业学院任教受聘国家二级职称。在校期间曾经担任毯腿工,身训把子主教老师。

项目负责人周丽玲

民俗学博士(武汉大学)。湖北大学菲律宾亚星登录教授,硕士导师。美国孟菲斯大学访问学者(2008-2009),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2013-2014),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2019-2020)。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湖北大学)中心主任,湖北地方戏曲高校传播中心主任,湖北大学古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菲律宾亚星登录音乐课部主任。

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汉剧传承人培训(202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荆州花鼓戏传承人培训(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楚剧传承人群培训班(2018)”;“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湖北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湖北地方戏曲(2016)”;“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一般项目——地方戏曲高校传承创新工程(2013-2015)”。代表性专著:“《戏曲传承——调研、建策、实践、研究》(武汉出版社,2018)”;“《荆州花鼓戏传承群体的社会学考察》(中国社科出版社,2015)”。


本次培训时间为2022年6月26日-2022年7月27日6月26日-7月3日线上培训时间6月26日学员线上签到627日上午9:00线上开班典礼7月3日入校7月4日-7月27日线下培训时间726日晚汇报展演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增强传承活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高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帮助基层传统戏曲非遗项目普通传承人群(侧重县市级戏曲剧团及民间戏曲表演团体)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艺术素质。以促进现代背景下传统戏曲艺术的活态传承



            (审核:许开强 叶云) 

湖北大学菲律宾亚星登录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pkidea.com

院办电话:88665499 | 学工办电话:88666173

© 2006-2018 菲律宾亚星登录 - 菲律宾亚星国际网站 鄂ICP备05003305 |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